本市实施水循环体系建设 利用生态补水为湿地保护提供保障

发布时间:2017.12.08 16:18:39 阅读:502 次

     今年以来,本市水务部门实施了多项水系连通工程,通过合理调度,相继对北大港、七里海、团泊等湿地实施了生态补水工程,并建立长效补水机制,为更好的推动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  目前,本市还没有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降雪,比去年同期已经晚了近二十天。但降水的缺乏,并没有让静海区的团泊湿地出现水位下降的情况。市防汛抗旱处高级工程师刘战友说,这得益于从十一月下旬就开始启动的生态补水工程。

  刘战友:“团泊湿地的水缺口是4000万方。目前正在从于桥水库,把水通过引滦明渠、海河和北运河、子牙河,到静海,给团泊水库补水。于桥水库11月15日放水,静海从11月21日开始提水入库,预计再有十天左右的时间,大概是6000万左右,稍微多一些,把后面一段时间的消耗准备出来。”

  本市境内河流众多,绝大多数的上游来水都来自北京市和河北省,每年夏季都会承接大量的泄洪河水,而七里海、北大港、团泊、大黄堡这四座湿地在夏季时,速度经常遭遇不同程度的缺水难题。今年以来,水务部门实施了多项水系连通工程,将湿地与周边的河道相连,利用泄洪河水和降雨向四座湿地进行了多次生态补水。刘战友说:“借着降雨过程中,上游的洪沥水下泄,给七里海湿地补充了1000万的水源,截至目前,总共蓄了4500万方,达到了正常用水的需求。武清的大黄堡湿地,处于北运河和青龙湾减河之间,通过二级河道补充,今年补充了8000万。北大港湿地主要范围是宽河槽湿地,把中心市区河道的水通过洪泥河,总共补充了6000万。”

  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想要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质,在不断注入新水源的同时,还需要让水流动起来。为此,水务部门将以海河为轴心,一二级河道为骨架,逐步建立起四大湿地与全市河道的水循环系统。市水务局党委书记孙宝华介绍说:“南部的循环,已经实施完了,以海河为轴心,中心城区的二级河道通过洪泥河往北大港湿地循环,在北大港湿地净化完以后再回到海河。明年就要大力度实施,全市所有河系的贯通,保证水环境不断改善和提升。”